1. 擦傷 - 例子:逛公園時跌倒而皮膚表面擦傷。 - 傷口如有骯臟物,先以清水及肥皂洗。 - 用無菌紗布及藥水膠布蓋好傷口。 - 如傷口比較大或流血不止,應(yīng)盡快延醫(yī)診治。 2. 割傷 - 例子:被生果刀割傷,通常沒有異物。 - 觀察傷口,如有異物,可小心拈出來,或用自來水沖洗。假如異物嵌在傷口內(nèi),應(yīng)盡快延醫(yī)診治,切勿自已試圖拔出來,因這樣做可能會使傷口大量出血。 - 如傷口不斷流血,就需要用直接壓法止血,即用手指或手掌隔著消毒紗布,直接壓住傷口(沒有異物的部位)控制出血,大約施壓5-15分鐘,止血后再包扎妥當(dāng)。 - 如流血不止,便應(yīng)盡快將傷者送院。 3. 撞傷 - 例子:碰到家而撞傷。 - 因撞擊而引致瘀腫傷痕。 - 輕微撞傷可用去瘀膏按摩患處。 - 程度嚴重,如傷及頭部或有骨折征狀,要盡快送院診冶。 4. 燒傷與燙傷 - 例子:洗澡時被熱水燙傷。用冷水洗傷處或浸在清水中至少十分鐘。 - 如有任何束縛物,例如首飾、手表、指環(huán)等,需輕輕除掉,以免傷口腫脹時,難以脫掉。 - 被燙熱液體濕透的衣物需慢慢脫下來。 - 用清潔物料(如保鮮紙)遮蓋傷口。 - 不要用冰塊覆蓋傷口,這樣會進一步破壞皮膚的細胞組織。 - 不應(yīng)亂用物料涂搽如紅藥水、藍藥水、燙火膏、醋、醬油、 肥皂、牙膏、生姜汁或蛋白等,以免導(dǎo)致傷勢惡化。 - 切勿自行將受傷部位出現(xiàn)的水泡刺破,以免造成感染。 - 嚴重的燒傷或燙傷,須盡快送院醫(yī)治。 5. 壓瘡 - 例子:長期臥床不能自理的長者容易產(chǎn)生的褥瘡。 - 每日清潔傷口一次或當(dāng)敷料濕透時便要更換。 - 用無菌技術(shù)清洗壓瘡傷口。 - 定時轉(zhuǎn)換姿勢,以促進傷口康復(fù)及避免筋肌萎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