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共62例,其中女38例,男24例,年齡18~40歲,平均32.1歲;病史1~22年,平均7.9年;皮損面積由20~160cm2;瘢痕凹陷深度由0.2~1mm。皮損均位于面部,所有患者的皮損都穩(wěn)定半年以上。
1.2 治療方法 采用歐洲之星激光工作站(Fotona歐洲之星激光公司生產(chǎn)),該儀器包括長脈沖1064nm激光和2940nm鉺激光兩個治療頭。先在患者萎縮性痤瘡瘢痕處涂以恩納軟膏進行表面麻醉,1h后清潔面部,讓患者仰臥于手術臺,操作者和患者均戴好護目鏡或眼罩。先用帶有冷風頭的長脈沖1064nm激光治療頭做全面部的嫩膚治療,上眼瞼和男性胡須部位除外。脈寬選用25ms,能量根據(jù)患者的皮膚類型選用40~55J/cm2。治療后可見皮膚略有微紅,較治療前緊致有光澤。然后再用鉺激光治療頭對痤瘡瘢痕部位進行磨削。采用VSP(超短脈寬)模式,根據(jù)瘢痕的程度及皮膚的厚薄,能量選用200~400MJ,光斑直徑2~3mm不等,眼口周圍注意輕磨。每次磨削后用蘸有生理鹽水的棉簽擦拭去創(chuàng)面的皮膚碎屑。磨削2~3遍,見創(chuàng)面呈粉紅色,較前平整,無或可見少許真皮乳頭層小出血點即可。創(chuàng)面涂以美寶濕潤燒傷膏,冷敷20min。囑患者保持創(chuàng)面干燥,每日涂百多邦乳膏2次,共涂5~7天;金因肽噴劑外用7天;口服VitC、VitE;避免日曬,忌食辛辣刺激食物。1個月后重復治療1次,5次為1個療程;颊呙看 治療前均拍照留資料,療程結束后隨訪1~3個月。
2 療效標準及結果
2.1 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80%以上的萎縮性瘢痕得到修復,患者滿意;顯效:60%~80%的萎縮性瘢痕得到修復,患者較滿意;有效:40%~60%的萎縮性瘢痕得到修復,患者欠滿意;無效:40%以下的萎縮性瘢痕得到修復,患者不滿意。
2.2 結果 痊愈7例,占11.3%;顯效38例,占61.3%;有效17例,占27.4%;無效0例。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為6天左右,有23例出現(xiàn)紅斑反應,10例出現(xiàn)繼發(fā)性色素沉著,隨訪均在1~3個月內自行消退。無1例出現(xiàn)感染及新生瘢痕。(圖1~4)
3 討論
痤瘡患者的皮脂生成和排泄增加,再加上毛囊漏斗部角化,皮脂排出不暢,堵塞毛囊內形成脂栓,此時,在這種富于營養(yǎng)而相對缺氧的狀態(tài)下繁殖活躍的痤瘡桿菌產(chǎn)生大量的蛋白分解酶、透明脂酸酶和溶脂酶,破壞毛囊壁及腺體,導致局部炎癥、化膿及壞死,最終遺留多數(shù)大小不等的凹陷性瘢痕[3]。
長脈沖1064nm激光能作用到真皮層,通過光熱作用和光化學作用,使膠原增生[4],并使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重新排列,恢復正常皮膚彈性[5]。鉺激光的波長是2940nm,這個波長與水的最大吸收峰值正好相同,因此水對它的吸收能力強,使它作用時穿透淺,每次發(fā)射穿入皮膚深度僅為15~25mm,且熱量散失少,對周圍組織的熱損傷小。因此鉺激光磨削在去除皮膚的表層損害的同時能完整保留毛囊、皮脂腺、汗腺、上皮突等組織結構,并迅速形成新的表皮,創(chuàng)面愈合快而不會形成新的瘢痕。鉺激光磨削較化學剝脫或超脈沖CO2激光磨削等其他方法更精細、更準確,術后紅斑反應和色素沉著的發(fā)生率低,創(chuàng)面修復快,不會結硬痂,更易為患者所接受。
長脈沖1064nm激光聯(lián)合鉺激光磨削治療萎縮性痤瘡瘢痕是一種內、外并進的治療方法,具有療效確切、損傷小、修復快、可重復,基本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的優(yōu)點,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治療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