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陷性瘢痕臨床特征 低于周圍正常皮膚,在體表造成凹陷畸形。其表現(xiàn)為兩種情形: ①瘢痕自身的萎縮(即萎縮性瘢痕)導致表面凹陷畸形,如痤瘡、水痘、天花的后遺癥,手術切口、Ⅲ度燒傷創(chuàng)面的瘢痕。水痘、天花造成的凹陷瘢痕呈豆狀,散在、表淺、痤瘡瘢痕多呈點狀,少數(shù)豆狀,散在、表淺。 ②瘢痕下組織缺損,如脂防、肌肉、骨骼等組織缺損,導致瘢痕表面處于低凹狀態(tài)。凹陷性瘢痕一般無癥狀,無功能障礙,但第二種情況造成的凹陷畸形可以伴有功能障礙,如眶下緣眶骨骨炎引起的凹陷性瘢痕則可以伴有下瞼外翻存在。 凹陷性瘢痕治療原則 對于瘢痕自身的萎縮導致的表面凹陷畸形可采用磨削、切除縫合、膠原蛋白注射,脂肪顆粒注射等方法治療。較淺的點狀瘢痕可采用CO2超脈沖激光治療。
對于瘢痕下組織缺損造成的表面凹陷畸形則除了切除瘢痕組織松解粘連外,還需在凹陷處移植或填入某種組織或組織代用品以達到改善外形的目的。方法有①切除縫合;②皮膚擴張術;③充填術。充填術可分為兩類:組織代用品如硅膠、人造骨、有機玻璃等;自體組織移植如脂肪塊移植、真皮脂肪游離移植、帶蒂真皮脂肪移植、脂肪顆粒注射,骨或軟骨移植、異體真皮移植。 推薦閱讀:@所有疤友 請3月31日準時參加中國疤友交流會,補車費 本文如侵權請直接聯(lián)系我們處理。 |